呼布珍:我喜欢蒙古国的教学方式

【发布时间】2016-12-15
 

  因学校给的机会,在蒙古国学习了一段时间,感受了蒙古国的各种风情。感受着蒙古国人民的热情,感受着他们的生活,感受着他们的生活节奏,同时又看到了这里学子的学习态度。

 这里的学校很小,小的根本不像一个学校.这里没有花园,没有喷泉,没有体育馆和大体育场也没有人工湖,也可以说一个校园没有我们财大的图书馆大。教学设备也远远不如我们财大,而图书馆就是我们财大一个小教室那么大,书也少的可怜。学子的数量也没有我们财大一个学院的多,学生会干部也特别少,跟我们财大比,老师也少的可怜。说真心话,刚看到这些的时候真心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悔来这儿。后悔一时的好奇心一时的优越感而所做的选择,就这样的开始自然而然的第一个晚上我失眠了,但后来的一切让我改变了这个愚蠢的想法。

 因为上课的人数少所以课堂效果特别好,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沟通。因为没有教材所以每个学生上课必须做笔记,要不然考试没得复习,就因为没教材可以依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去听课做笔记跟上老师的节奏去思考,这样的课堂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理会手机,而且你玩手机拿出手机的那一刹那你的老师会看见并且去阻止你的。我个人觉得这儿的课堂很活跃,每个老师都去认真地对待每个学子,他们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去和学生一样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去尊重每个学生的看法并且认真仔细的指出不足。课堂上这里的老师不会高高在上,不会因为课堂进度而不顾质量的去乱讲课堂内容,反而因为课堂质量而放慢进度。每堂课总有个学生上讲台讲一个课程内容而老师则变成一个学生去听讲,而那个同学讲的内容老师会提前一个星期告诉他,而一个星期的时间足够那个学生把那个问题研究的彻彻底底,这样远比老师讲的深刻,而且每个人看笑话似的听着听着就都懂了而且记得比较牢固(因为是同学朋友所以听讲过程中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开玩笑所以边开玩笑边听课)这样的课堂从来没有压力特别轻松而且效果也好。而且老师每堂课都会挤出时间去问我们上堂课所学的知识因而达到了巩固的效果让我们记得特别的牢。老师也会用课堂积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的斗志让每个学生都去认真地对待因为在这儿那个积分对期末考试的影响大于那张卷子上的成绩。

    再说说这儿的考试吧,这儿的期末考试只是个形式和总结,期末考试大部分成绩取决于课堂,但这儿的学生因为平时学了而做起题来也很省劲儿,认真努力那么长时间了,谁不想拿个好成绩但那个卷子对学生是没有压力的。

    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对而言财大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去反思。我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校这样一个学子较多的本科学校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学校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我校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当前,我校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我校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衍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对财大大多数学子而言,上课仅仅意味着换个地方玩手机,睡觉,谈恋爱而已。尤其是大堂课。因为人太多老师根本没办法和每个学生去沟通交流,也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只有一些有意识的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动脑学习,而那些没有自我意识的学生则会选择自我放弃睡觉玩游戏看帅哥看美女,而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让很多学子的知识停留在了高中。而到期末考试就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做小抄背题背理论为了应付那考试乱七八糟什么招都有。考完还有一批挂科的有的学生蒙混过关了。但其实都知道自己什么都没学。(当然好学生平时学的也有很多,我在本文中,指的是那些混日子的,拉低学校声誉的那些学渣)虽然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选择学或不学的自由,但我个人觉得校方有必要去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毕竟学生的成绩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

相对而言,我个人比较喜欢蒙古国大学的教学方式。这里我建议财大多多考察更多的国家,了解国外教学方法。

 

 

 

 

 

 

 

 

 

 

 

 

 

 

 

 

 

 

 

 

 

 

 

 

 

 

 

 

 

 

 

 

 

 

 

 

 

 

 

 

 

 

 

 

 

 

 

 

 

 

 

 

 

 

 

 

 

 

 

 

 

 

 

 

 

 

 

 

【附件】

版权所有?bt365.com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联系我们:0471-5300176 邮箱:ioffice999@163.com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北二环路185号(西)  邮编:010070